不久前,国务院正式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规划,对于助推我国制造业的“爬坡过坎”,由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制造2025》是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
近日,工信部网站发布了负责牵头起草该文件的工信部规划司对《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指出,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是要按照“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总体要求,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工信部规划司李北光副司长表示,制造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能够建立公平公正的环境,促进充分的竞争、优胜劣汰,就是对制造业最大的支持。“我们编制《中国制造2025》的时候就考虑,首先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以企业为主体,引领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但同时还有一些市场做不好、做不了或者目前还不能做的工作,就要在国家层面凝聚各方资源来推动这项工作。”他说。
中国制造面临“前后夹击”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制订《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考虑是促进中国从制造业的大国向制造业的强国去转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困境、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挤压、低成本优势快速递减和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两难局面,进入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工信部在对《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中称。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解释称,中国的制造业现在面临“前后夹击”,前头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制造业,加速“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后面是一些国家以比中国更低的劳动生产成本,承接制造业的转移。
“如果没有质量和品牌,不要说中国实现工业强国的目标不能实现,就连制造大国的地位,由于一些国家的追赶,都要褪色和动摇。”李北光表示,为了应对近期的经济下滑,可能马上会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五大工程里,在一些基础好、具备条件、有资金渠道、带动作用强、关联度大的领域推出一些具体项目。一些有储备的项目会加快审批,工信部正会同其他部门加快研究,看能不能开辟一些新的渠道,增加一些资金来启动这些工作。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五大工程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基工程、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
“1+X”的政策组合
李北光表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文件会是一个“1+X”的政策组合形式:在《中国制造2025》这个总的纲领之外,还会出台一系列行动方案、行动计划或是专项规划,列出《中国制造2025》中的一些难点、重点问题,由各个部门共同协调解决。
“X大约十个左右,里面有五大工程,这五大工程下一步要编制实施方案。”他透露,这项工作已经启动,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发布。
《中国制造2025》还在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个领域提出了共12项指标,提出了2025年目标达到的水平。
比如在创新能力大项内,提出了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使该数据有国际可比性,该指标将使用OECD的统计数据。2020年和2025年指标将分别达到1.26%和1.68%。
《中国制造2025》对于制造业的理解不再限于传统制造业,提出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
为了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中国制造2025》要求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
此外,在财政领域,《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中央要稳定、持续地支持制造业,陆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