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认为哪个形容词最适合描述北京?
在所列出的备选答案(包括古老、现代、日新月异、停滞不前、开放、封闭、包容、拥挤、友好、冷漠、有污染)中,位居前三位的是“日新月异”、“友好”和“现代”,说明受访者切实感受到了北京的勃勃生机及巨大变化。几乎在所有的分组中,“日新月异”都排在第一位,两个例外是20岁及以下组合高中学历组,他们认为北京的典型特征是“友好”。分性别的统计结果显示,女性对北京“拥挤”的感受超过男性,而男性对北京的“现代”感受超过女性。从年龄来看,随受访者年龄的增长,对北京的“拥挤”和“污染”的感受明显上升。从学历来看,学历越高,对北京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越显著,博士学历组75%的人认为用“日新月异”描述北京是最恰当的,而“污染”在前三位的排名中消失。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男性和年龄较大的人受惠于北京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会。
○您认为哪个形容词最不适合描述北京?
受访者选择的前三位分别是“冷漠”、“一成不变”和“神秘”,这与上一题的结果是呼应的。有意思的是,几乎在每一组中的前三位形容词中都出现了“神秘”,这意味着,外国人并不认为北京是神秘的。另外,有25%的博士学历受访者认为北京不是一个包容的城市,这说明外国人在与当地的融合中还存在一些障碍。
○在下列事物中,您认为哪个是北京的典型代表?
该问题的备选答案是天安门、天坛、故宫、胡同、颐和园、现代摩天大楼、京剧、北京烤鸭及“其他”。排在前三位的是天安门、故宫和烤鸭。从分组资料来看,天安门几乎在所有的子样本中排在第一位,故宫在26-30岁组、硕士及以上组中被选作北京代表的首位。有趣的是,在20岁及以下、高中、硕士组中,选择烤鸭的受访者均超过了10%。作为北京市旅游标志的天坛,只在博士组中得到了25%的投票。
○在下列褒义词中,您认为哪个最适合描述北京人?
该题的备选答案为有礼貌、友好、和善、勤勉、好客、诚实及“其他”。“友好”和“勤勉”无可争辩成为最适合描述北京人的褒义词。正如受访者所言,北京人对外国人充满好奇,很友好,容易交朋友。但遗憾的是,作为礼仪之邦的首都居民,并没有让外国人感受到他们的礼貌。
○在下列贬义词中,您认为最能描述北京人的是哪个?
该题的备选项为没礼貌、不友好、吵闹、懒惰、粗鲁、不诚实、不卫生。选择“吵闹”的受访者最多。其次,不少受访者认为北京人不卫生。认为北京人“有时候可怕”,“没礼貌”和“不诚实”的受访者也占了相当比例,这可能与北京人不排队(尤其是上下公共交通工具时)、不遵守交通规则(如红绿灯)、有些商贩见到外国人就提高价格等有关。
○外国人对北京16个方面的评价
见表5所示,要受访者对所列反映北京形象的16个方面做出评价,最低为1分,最高为5分。各项的总平均评价为 3.70分,其中环境保护和自然环境上的评分最低,不足3分;历史和文化上的评价最高,分别为4.37和4.25分。此外,历史、文化及奥运会对北京的影响在所有的子样本中都超过4分,说明北京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及2008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外籍人士的认同。
○第一次到北京的外国人对北京的建议
我们设计了一个自由回答问题,“如果一个第一次到北京的外国人向您询问认识北京的最佳途径,在住宿、饮食、交通、观光、文化、购物、娱乐等方面,您有何建议?”。
在住宿选择上,建议住在胡同、四合院中的受访者最多,这与其对北京文化、历史的较高评价相一致。饮食方面,烤鸭成为首选。多数人建议去有特色的餐馆,在交通方式中,地铁以绝对优势成为首选。但受访者认为公交车站牌没有英文,乘坐有困难。
北京的公园长城、颐和园、天安门和故宫获得高度认可,而作为北京旅游标志的天坛只有7人次推荐。文化方面,京剧成为第一选择,排在其后的是胡同四合院、798工厂。统计显示,绝大多数外国人选择在批发市场如秀水街、天意、虹桥等地方购物,一是因为价格便宜,二是可以享受讨价还价的乐趣。他们认为北京的娱乐项目比较单一,酒吧是他们主要娱乐方式,如三里屯、后海、南锣鼓巷等酒吧街。
结论与建议
○北京目前的国际形象是混合型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
如果将城市形象分为积极形象、消极形象、微弱形象、混合形象及矛盾形象, 在不同群体中分别有积极和消极形象。对照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北京目前的国际形象是混合型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受访者反映的北京的负面形象如下:
(1)卫生状况差,主要表现为随地吐痰、卫生间的刺鼻味道、餐馆不卫生。(2)北京有些司机和行人不讲交通礼貌,不遵守红绿灯信号,有的出租车司机骗外国人等。(3)北京城市太拥挤,有时随身物品会被偷窃。(4)北京有的人不诚实,不能同等地对待外国人,一些商贩对外国人提高价格。
○改善北京国际形象的建议
根据《北京城市规划2004-2020》对北京城市性质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的定位,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作者:张翠珍,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副教授;宁圃玉,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此项目得到外交学院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