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阶段,区域文化的交流对苏、浙商文化形成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时代,文化冲突与共存和文化全球化已经悄然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人类在某些领域,如基本人权,环境保护,全球伦理,已逐渐达成一种共识,与之相伴的是不同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文化的碰撞,摩擦乃至对立,冲突。美国学者亨廷顿曾在 1993年美国《外交》季刊夏季号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中称:“未来世界必然面临‘文明的冲突’,文明的冲突将变成新的世界冲突的根源。”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开始意识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着手解决文化冲突和融合的方法,因此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文明对话与整合趋势。世界文化交流由来己久,法国文化大师罗素曾经在《中西文化之比较》一书中指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曾向拜占庭学习。在那些情形之下,常常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文化的全球化并不同于全球文化的同质化,也不是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低头、妥协,各种文化形态的共生将是世界文化中永恒的格局。然而必须承认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呈现出加速的态势。”
如今,走在城市里我们随处会看见“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洋快餐店,商场里“爱马仕”、“路易威登”的西方奢侈品牌琳琅满目,影院里上映着最新的美国大片,甚至打开课本也能了解到很多国外学者的学术观点,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文化间流动的气息。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概念——“软实力”:有许多种方式来影响他人的行为,或者通过威胁,或者通过奖励,可以吸引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前者是使用硬权力,后者是软实力。
在欧洲和美国文化“软实力”的强烈攻势下,我们无意中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价值观受到的各种文化的冲击中,欧洲和美国为核心的西方文化是最强大的,我们以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例来说明中国传统价值观所受到的影响:首先,义利观。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道德修养和君子风格,强调重义轻利;但在西方文化中“理性人”、“经济人”的思想影响了我们的义利观,使我们形成了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其次,群体观。在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上,中国思想家偏重于群体秩序中的个人,强调“人伦”;西方思想家则偏重于个人组成的群体,尊重“个性”;西方文化的影响和跨国公司的参与,使我们将关注“个人”置于价值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位置。再次,科学观。中国思想家强调“以修身为本”,“善”是最重要的价值观;西方思想家强调“真’’的重要性,他们重视科技发展,尊重法律,如今提倡发展科技的价值观已反映在我们政策方针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大同”和公平非常崇拜;西方文化则强调竞争,效率等价值观念,西方文化的效率观在中国的传播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善与恶的观念等也在发生着嬗变,这些转变所形成的社会思潮也促进了苏南企业价值观的转变。(文/ 江 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