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小浪底人的生活都像一颗蜡烛,从头燃烧到底,都是光明的。
每个小浪底人的生活都像一粒种子,含泪播种,总能含笑收获。
每个小浪底人的生活都像一条路,方向对了,不怕山高路难。
每个小浪底人的生活都像一桌佳肴,苦辣酸甜俱尝,却好过索然无味。
生不难,活更易,生活不易。
生活不能无味,生命不能南辕北辙;人生不能错过播种的季节,人格不能失去光明。小浪底不是生活和事业的主人,而是爱人,不是居高临下地把玩与驾驭,而是发自内心地拥抱和赞美。他们用理智平和的如水心境,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中践行价值,在生活的种种洗礼和考验中不改初心,在生活与事业的回馈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幸福的甘甜。正是爱与被爱,让小浪底人对生活、事业义无反顾,这就是小浪底人灵魂里的一种纯粹和理想主义。
这份对生活的爱,对事业的情,在湖北官渡河水电发展有限公司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朝着多元发展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的征程中,他们是一支“铁骨柔情”之师。
我也曾翻山越岭来看你
去之前,一路同行的党群部李敏科长就告诉我们说,路不好走,有晕车药要吃一点。但是真正上路,才真知道什么叫“不好走”。车子飞驰在大山深处,这里的山路十八弯。从车窗看下去是万丈峭壁,处处是如黄河一般的“几”字形路,我们笑称这真像是“托马斯大回环”。猛然间想起《我也曾翻山越岭来看你》里一段话:我也曾怀着一颗无畏而笃定的心,独自翻越过人世间无数个山头,来看你一眼。是啊,翻山越岭,我来了,怀着朝圣的心情,走近一份更保留了创业者姿态的小浪底精神。
如此浪漫的想法,和如此狼狈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司机一边走一边跟我们介绍着,这里经常塌方,这里被石头砸中过车子。心里的恐惧和旋转颠簸让我的胃翻江倒海地难受起来,每一分钟都像是倒计时。经过一天的颠簸,终于来到了竹山县,夜幕也已经降临了。看一下表,接近晚上七点了。没想到,官渡河的领导们在等我们吃饭呢!
席间,我狐疑地问官渡河的领导们,你们每次回家都不晕车吗?不怕危险吗?
他们微笑着跟我说:习惯了就好。
我不知道这条路,往返了多少次,他们才习惯了。
白发君子笑点兵
在工程最紧张的阶段——去年五月份,亲自带队住在一线,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哪里有问题,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一个投资几十亿的工程,从移民验收到工程建设,大事小情,他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可以说做了一次迷你版的“小浪底”工程建设;
从班子成员,到一线员工,他不仅仅是领导更是良师益友,既讲“组织原则”又能走“群众路线”,做群众们的知心老大哥;
访谈前,我无数次设想,能做这样的事业,他应该是一个将军式的人物,却不想遭遇了一位“翩翩君子”。官渡河公司的总经理朱卫东先生笑眯眯地坐在我们面前,一头银发,风采卓然。
朱总是个很特别的领导,在小浪底技术型领导很多,具有技术干部那份独特的真诚和羞赧,回答问题的时候脸上往往有些红晕,可是朱总在这份羞涩共性的同时,又有一份自信的洒脱和不失调皮的幽默。一进门,他看我们项目成员有点咳嗽,忙问是不是我们要补点水,眼里净是真诚。
“作为组织,要培养员工。你是不是有专业素养?你是不是有价值追求?如果有,这个人是组织值得培养的,也是对组织有价值的。”
谈到人力资源管理,朱总认为对于官渡河公司,最重要的是“选用育留”里面的“育“这个环节。“用”是消耗性的使用,而“育”是创造性的使用,创造的是人力资本的增量价值;“留”是被动激励,是把人当做主观上就是要走,来通过激励让人不走;而“育”本身就是“留”,是让人不想走的动力。官渡河公司的人才队伍是精干高效的,这和朱总独特的“育人”思想密不可分。他的“育人”不是做多少场培训,组织多少场学习,而是一种解决问题时候的言传身教。身边的同事说,朱总教你的是解决问题时候的思路,还有面对问题的心态。其实育人就是一项虚功,通过自己的方式,朱总真正实现了“虚功实做”。
“管理是个流程化的过程。对于官渡河公司,你作为一个组织,能不能对所有的层级和部门进行模块化管理,形成清晰的管理路径,权责明确,并且能够在科学制定目标的基础上清晰规划出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路径,知道什么时候、在哪里、团队中的哪个人该做什么,在做什么,怎么去监督考核他并且不断优化这个过程。”
面对官渡河这样的大工程,管理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工作缺乏规划和思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很多人会被工作推着走,按照自己的逻辑把整个团队带入应付式管理的恶性循环之中,而这会让管理者和团队身心俱疲。即便能够意识到流程化的重要性和意义,但是由于缺乏基础的管理逻辑,不能够理解业务模块之间的内在逻辑,常常处于简单拼凑工作的状态,人、事、物的综合利用率都非常低。
而朱总独特的“流程化”管理思想和模块化管理逻辑,规避了这种风险,确保了官渡河管理的科学性。
“作为官渡河的管理者,要管人、理事,还有保证三个安全!重任在肩,是我作为小浪底人的责任,每每遇到问题,我首先反思自己的管理职责,然后与员工共同承担责任,我得直面问题,通过自己想办法去推动员工解决问题!”
这样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遇到问题总是难免的,通常普通的管理者面对问题看到的往往是困难、挫败或风险,对于团队传递的往往不满。而据身边的同事讲,朱总对待问题的角度却是站在山顶看山脚,亲自挖掘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方法、收益,并给身边的员工启发式的引导,带领团队去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员工们普遍评价,朱总是个高情商的暖男,在他身边工作和成长是快乐的。
如果说,官渡河是小浪底的一支特种部队,那么朱卫东先生就是一位羽扇纶巾的儒将,在奉献与责任的践行中,胸怀万千丘壑,锻造出官渡河的队伍。
山里的满天星,水边的一团火
十位领导参加了领导座谈会,九位是男同志,而且个个都是硬汉。访谈的领导们没有一个叫一生苦,喊一声累,眼里闪烁地净是豪情。
我们第二天一大早便从竹山县城驱车来到工地。真是迷你版的小浪底工程,坝址蔚为壮观在一线,在一线,官渡河人聚起来是一团火,人人胸中有大局,切实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柠成一股绳,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同干,形成鼓实劲、干实事、出实绩的强大合力;在一线,在官渡河,人人都是管理者,散开来是满天星,领导与员工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精心谋事,专心做事,潜心干事,都能独当一面。言谈话语中,官渡河的领导和员工个个都透着一股精气神。
我问起副总经理赵总:为什么这么艰苦的环境,无论是高中基层,大家能保持这么快乐的心态?
赵总笑着说:“比如说我吧,我经历过小浪底的建设期,工程建成以后也是一直在外边跑,现在再艰苦,也比那个时候强多啦!再有,就是官渡河从领导班子到基层都怀着做实事的心态,讲究方式方法和工作技巧,选准突破口,把握关键点,以点带面,这样再大的困难都用务实的方法去解决,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克服之后,心态自然就越来越好。”
访谈进入尾声,而心的高潮却渐渐升华。以前,总觉得自己与小浪底精神是彼岸花,可以仰望她,却不曾相濡以沫。而这一行心中有什么和她一水相容。巴金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我对生活的争取,在小浪底人的付出和给予面前变的渺小和卑微。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才是上善境界。
生不难,活更易,生活不易。生活是平凡如水,但你能否把一杯白水煮得与众不同?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微尘,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笑一尘缘。生活就是生活,保持有质量的生命,让自己快乐地活着——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身在何处。
(作者:吕 颖 单位:港澳资讯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