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资讯官网
客服专线: 4006-518371 总机: 010-82251245/1246
改制重组咨询

港澳资讯官网席专家顾问魏杰教授谈国企改革

编者按: 著名经济学家、港澳资讯官网首席专家顾问 魏杰 教授近期应邀参加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家论 坛暨 2006 年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本刊选登 魏杰 教授“ 2006 中国经济十大热点”专题中与企业家的部分对话。 (注: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非常高兴和在座讨论问题。我现在偏向对企业的研究,因为我现在在清华大学企业战略与政策系当主任,更多偏重于中国企业改革的研究。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主要研究的话题是企业改革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问题。为什么很关注这个问题,因为从去年到现在,我们国家有一种思潮,认为中国企业改革失败的,国企改革也失败了,民营企业发展改革也失败了,因此这种思潮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非常大,我们估计在 2006 年可能影响还会加大,我们要分析这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认为改革失败了,企业改革失败了,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对这个问题的判断,尤其是有的人提出来,改革需要治理整顿,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这种原因导致我们未来怎么样应对这种结构,如果说这种原因的背后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我们需要讨论的话,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在 2006 年我们中国应该怎么样应对这个环境,怎样应对改革失败,企业和社会的环境不太协调的条件下,企业怎么办,同时对政府来讲,我们政府怎么办,恐怕是未来我们非常要关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的税收是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是企业提供的,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提供的,如果企业出现晃动的时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很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保持什么样的积极的应对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保证中国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能够继续以非常高效的状况发展,最近我碰到美国研究企业的人到中国考察,国外非常看好中国经济,对中国经济非常看好,但是来到你们内部,发现内部乱套了,对经济改革有这么大的看法,感到非常吃惊。我想这个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做一些回答,因此一年多来,我们主要做这个工作,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种思潮的存在,面对这种思潮,政府应该怎么办,企业应该怎么办,就是研究这些问题。

所以我想,与此相关的问题,和在座可以做一点交流,向在座汇报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

刚才这位先生提了两个问题,一是涉及到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问题,大家知道,我们从十六大以后,对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我们有两个要点非常明确,第一个要点就是不属于国家安全和国有经济的国有企业改制方向就是非国有化,第二个阶段,既不属于国民安全和国有经济的不再搞独资国有企业,要发挥混合经济的作用,也就是股东化的问题,有人开玩笑叫两化,一叫非国有化和股份化。这是我们关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两个非常要的要点,我们现在基本上按照这个要点在朝前推动。第一位先生谈到企业状况,我的看法属于非国有化的过程,不需要控股,之所以调整不过来,应该属于不属于国家安全和国有经济命脉的领域,是非国有化的问题,在股份化做文章,不可能,凡是不属于国家安全和国有经济命脉领域的,国有经济永远战胜不了非国有经济,这是一个前提,不遵守这个前提,最后这个结果很难解决你的问题。

第二位先生提的问题,是关于产权制度中的产权流动问题。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的解释,产权必须流动起来,包括了控股权的流动,控股权如果不流动,这个企业一样没有活力,因为只有控股权流动的条件下,谁有能力经营这个企业,谁就有能控制这个企业,能控制这个企业,或者经营状况很好的,所有股东因为利益共同体而需要控制,因此控股权必须流动,流动的前提才嫩使真正能经营好这个企业的股东能控制这个企业,要求控股权必须流动。控股权流动就有两个要求,第一不能出现绝对控股方,任何一个股东不能超过 51 %,第二个原则,前十名股东加起来之后,任何重组都会颠覆控股权。这两条做到的时候,才能让真正经营好这个企业的股东经营这个企业。我们现在的情况要搞股权分置的目的,最重要做到控股权的流动。如果是现在有一家控股了 49 %,好像不是绝对控股,但是别的股东完全是零散股东,这时候控股权仍然不能流动,这两条必须要做到。任何股东不能绝对控股,只能相对控股。第二,前十名股东联合起来重组都可以导致控股权的重组,这两条做到之后才能真正使这个企业经营好的股东控制它,因为这个时候所有股东利益追求企业的增长,这时候才能取得所谓利益的均衡。因此,我想我们股权分置朝前推动最后的结果是要使控股权能够流动起来,因此一定要达到那两个原则才能做到这位先生刚才提出来的,最终怎么能保证这个企业发展的问题。

在座的有两个代表性的问题可以五分钟做一点简单回答。

一个问题就是提出,国有企业改革中间原来的职工能不能持股的问题,一个同志给我递了一个条子,还举了两个例子,日本上市公司 92.8 %由内部人持股,英国的国有企业非国有化中间有 91.3 %内部人持股,问我要不要持股?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的观点,我认为完全可以持股,不过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国外企业内部人持股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叫员工持股,员工持股是工会搞起来的,工会大规模推动员工持股,但是工会推动员工持股的目的为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比如说人失业了,但是股权不会失业,所以有一点股份日子过得好一点,它的操作办法是按人头算的,只要是一个人就会有股份,所以叫以人定岗,这种办法做的结果大锅饭,中国经济学界不赞成员工持股,不是反对员工持股,员工持股没有改革的意义,可以搞,但是没有搞的意义,国有企业就是大锅饭,搞员工持股还是大锅饭,最后还是大锅饭,这是一种持股。在国外第二种持股就是经营管理层持股。所谓经营管理层持股,规定某些岗位以上的人持股需要有一定的持股,所谓经营管理层持股是董事会搞的,董事会搞这个持股的目的是为了构建薪酬制度,因为国际的薪酬制度和工资制度是不一样的,薪酬一定有股权收入的,董事会为了建立薪酬制度要搞经营管理层的持股,这种持股的操作方法你在哪个岗位持多少股份,所以以岗定股,通过岗位确定经营股份,它是强调差别的。所以这两种持股方式在发达的市场经济都存在,一叫员工持股,一叫经营管理层持股,但是这两种持股的性质和做法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区分开。我想我们在改的过程中间也得区分开,员工持股和经营管理层持股是两种原因,两种目的,操作办法也不同的持股方式。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中我是赞成这种持股的,一定把这两种持股分开来,这是刚才有代表提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我们国有企业这样改下去老是下岗这么多,负面效应很大,怎么办?我们现在一共三千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到去年年底为止,我们经过努力,剩下 152 万人没有再上岗,越大部分已经再上岗了,但是有心灵创伤,觉得改革就是让我们下岗,意见非常大,意见大的背后有两个要害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等于企业和员工重新调整关系,过去国有企业对员工的关系就是企业对员工负无限责任,只要是我的人,生老病死就全包了,这次改制之后企业不再员工负无限责任,负有限责任关系,双向就业选择,竞争上岗了给你提供应有的收入和应有的社会保障,别的责任没了,这次改等于把过去企业对你负无限责任转变为负有限责任,所以人们有意见,上一次我去外地参加浙江一家民营企业收购一家国有企业,要职代会通过的,而且要求职代会三分之二票通过才能执行,为了稳定,我看职代会的现场挂了一个横幅标语,上面写着宁做国有企业鬼,不当民营企业人,吓我一跳,不是爱国有企业,而是利益问题,都很爱国有企业,不会搞成这个样子,要从过去的无限责任变成有限责任关系,所以大家的抵触情绪比较大。 第二条,背后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算好帐,原来负无限责任没有建立社会保障,现在负有限责任关系要建立社会保障,过去是无限责任不建社会保障,现在搞有限责任把原来的补齐,你欠我多少社会保障,实际不是买断身份的问题,欠社会保障必须给我,到底欠多少,而提了非常笼统的口号,一年工龄给一个工资,到现在为止我没有查到为什么一年工龄就给一个工资,你欠我的是社会保障,到底欠多少,欠多少应该给多少,这是有契约的,你不能说一年工龄就是一个工资,谁也没算清楚,有意见,应该算清楚,不应该不算清楚。我跟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老讲,在国有企业改革当中不要算成国有资产,该给职工还得给,你欠人家社会保障,我们得算数的,一定要给,否则没法改,利益调整当中没太注意员工的利益,因此经常搞一点粗线条的东西出来,既伤感情也影响人家的真正经济利益,下岗的背后是这两条原因,如果我们处理好的话,国企改革会稳定进 行,而且我们现在也在完善和调整这些问题。 


友情链接: 企业文化咨询 公司内网